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进入病理技术论坛
首页 技术精华 病理资讯 同行交流 技术会诊 点滴经验 常规切片 特殊染色 免疫组化 分子病理 细胞园地 细胞制片 电镜技术 病理图库
 首页 > 病理技术精英 > 正文
王伯云

时间:2010-03-31  阅读:18467次
王伯云(瀛), 男, 陕西富平人,1932年农历9月8日出生于湖北监理县。中共党员。1950年3月由西安中学高中考入西北人民医学院(现第四军医大学)入伍,1953年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并留校工作,参加抗美缓朝战争教学,培训反生物武器战的前线医防人员。以后从事病理学教学、科研和临床病理诊断等技术。1955-1956年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进修,得到中科院院士吴在东、蒋天鹤、张作干等教授的指导。文职二级(相当少将军衔) 技术四级(正军级待遇)。享受国家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专家。曾任病理学教研室副主任技师,高级实验师,兼任延安大学医院名誉教授,日本国际医学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全军骨肿瘤研究所客座教授和兵器工业卫生研究院特邀研究员,担任中国癌症基金会肿瘤研究所、北京军区251、254、281医院,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兰州军区总医院、广州军区150医院等顾问。第四军医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全军卫生技术干部考试委员会委员和组长,国家卫生部卫生专业技术考试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任病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病理学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病理学会技术学组副组长和顾问、全军病理学会委员兼任技术学组组长和名誉主任委员,陕西省病理学会常委兼技术学组组长和名誉顾问。陕西省免疫学会常委,第四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中华病理学杂志编委和特邀编审,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委。军事百科全书编委。中华医学会会员,中华病理学会资深会员,中国免疫学会终身会员,亚太地区病理学会国际会员,美国科学技术协会特邀国际委员,被美国传记研究所评为全球500名杰出学术带头人之一。
王伯?教授继承和发展我国病理技术,成绩突出;他精通传统病理技术,刻苦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前沿,带动本专业不断前进和国际接轨。努力工作,完成了大量教学和临床病理诊断显微镜标本制作,他不断开拓创新,勤奋钻研,在50年代进口试剂困难情况下,研究用黑葵花籽果皮色素代替苏木精染色(中华医学杂志1954;11:921),用国产松香代替加拿大树胶(中国微生物学通讯。1957;9:3)等。50-60年代建立了核酸(DNA和RNA),磷酸酶(酸性和碱性),粘多糖(中性和酸性),琥珀酸脱氢酶,SH基等组织化学技术并推广应用于多项科研,在军内外推动了组织化学的应用。1960年以来主要从事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的建立和应用研究,创建了全军重点建设免疫细胞化学实验室,建立抗体的制备鉴定,荧光素、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PAP技术和SPA技术,免疫荧光,免疫酶(PAP),ABC,免疫金(5nm、10nm和15nm)银及组织冰冻切片检测自身抗体等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免疫电镜技术等一系列技术和实验室。并积极在科研和教学以及医疗中应用,取得了丰硕成果,他的“免疫细胞化学应用”获1985年国家首届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把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平的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推广应用到全国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等20所科研院所,76所大专院校(包括北京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四所军医大学等)和133所医院(包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空军和海军总医院及大军区医院等),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早在1985年他就研制成功5nm、10nm和15nm的胶体金纳米材料,1990年将nm材料首次用于颅脑创伤脑水肿血管通透性的nm定量示踪的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985-2000年在研究基因探针和分子杂交技术,原位PCR技术与免疫细胞化学的结合应用方面获得多项成果,形成了分子杂交免疫细胞化学,应用于人原发性肝癌病因及发病的免疫病理及分子病理研究,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科技进步二等奖。他用40年辛勤开拓创建的实验室已成为军队和国家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的设备精良、技术先进的实验基地,全国著名的开放性实验室和国家肿瘤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之一,1978年为硕士研究生开设了免疫细胞化学必修课,已接受培训的硕士、博士、博士后和进修生有3000多名,使免疫细胞化学成为我国教学、科研和医疗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广泛应用的方法,为推动我国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是我国免疫细胞化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他用免疫细胞方法首次在肝癌细胞内发现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和抗体,首次在人胚胎肾中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他指导博士论文的移植异种骨研究首次发现骨细胞抗原定位,他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免疫细胞化学研究”在美国Cancer杂志发表,有60多位国外学者索取论文。他发表论文220多篇,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五次。他坚持教书育人,倾心于培养青年人,重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反对科学研究中弄虚作假,提倡实事求是,严谨科学作风。他应聘担任病理学、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骨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等博士生导师,担任皮肤科、理疗科、口腔医学、生物学等硕士导师。指导博士和硕士研究生22人。1981-1984年与白求恩军医学校合作,为北京军区培训近百名病理技术专业人才,提高北京军区病理技术水平。主编出版了五种专著和六种教材,获得教学优秀奖,编导教学录像片获全国优秀教材奖。2000年主编出版的《病理学技术》一书,内容达188万字,总结了国内外近半个世纪病理技术的发展和成就,是当代一部权威著作,已被广泛应用。
王伯?教授在政治上思想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科学发展观,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热爱党,热爱军队,热爱祖国和人民。开拓创新,刻苦钻研,严谨谦虚,视野开阔,掌握专业前沿,推动本专业发展,待人热诚、宽厚,乐于助人,维护团队精神。勤奋学习和工作,作风正派,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曾荣立三等功3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各2项,全军后勤重大成果奖等20多项奖励,为军队和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1990年中央军委和国务院批准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一位国内外著名的病理学技术专家。




ic病理技术精英栏目是让大家相互认识,相互交流的一个窗口。
如果你也想在此展示自己,请将个人资料和照片发到hzdingwei@163.com

【字体: 】【发表评论】【打印】【关闭
ico 论坛最新贴子
关于我们
  本站自1998年成立以来首次改版,从病理技术方面做全做深,新增了病理技术理论知识、病理资讯、病理图库及技术精英等功能。我们的宗旨是传播一种积极的思想,提供一些理论和实践的知识,为朋友们解决一点实际的问题,想您所想的,关心您关心的,希望病理技术网能成为全国病理工作者学习和交流的场所。
© Copyright 1998-2021 www.zhbljs.com,All Rights Reserved.
病理技术:DingWei(QQ:891232) 广告联系:Mysnopy (QQ:618543) 技术支持:12900.COM